此次的突破在於 DeepSeek 所謂的「混合架構」。與過去嘗試結合不同 AI 功能卻往往導致「樣樣不精」不同,V3.1 能將聊天、推理與程式碼功能無縫整合於單一模型中。
AI 研究員 Andrew Christianson 在 X 上發文:「DeepSeek V3.1 在 Aider 上拿到 71.6%,非推理類最佳成績,比 Claude Opus 4 高 1%,但便宜 68 倍。」DeepSeek V3.1 完成一項完整程式碼任務的成本僅 1.01 美元,卻能達到市面上近 70 美元等值系統的成果,對每天使用 AI 工作的企業用戶而言,影響數百萬美元的成本差異。
AI 公共財 vs 智慧財產權,美中科技巨頭策略相異
《VentureBeat》提及,DeepSeek 的發布時機精準,僅在 OpenAI 推出 GPT-5 與 Anthropic 發布 Claude 4 之後數週。透過性能上的並駕齊驅與開源的開放性,「DeepSeek 直接挑戰美國 AI 領導地位背後的商業模式基礎。」
這一策略涵義遠不止於技術規格。美國公司嚴格管控先進系統,要求高額 API 費用並施加使用限制,而 DeepSeek 卻讓全球免費下載、修改與部署。
《VentureBeat》指出,這種理念上的差異,反映了兩大強權在技術發展上的不同思維。OpenAI 與 Anthropic 將模型視為需被保護和變現的「智慧財產」,而中國公司則愈來愈多地將先進 AI 視為能透過廣泛開放加速創新的「公共財」。